通知公告

通知公告

广州体育学院共青团2021年改革自评报告

广州体育学院深化共青团改革自评报告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和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党的十九大及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关于青少年和共青团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着力解决脱离青年学生的突出问题,依照共青团“凝聚青年、服务大局、当好桥梁、从严治团”的工作格局,积极适应共青团深化改革新形势、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新发展和青年学生新特点,进一步推动《高校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落地见效, 根据《广州体育学院共青团改革实施办法》以及团省委、学校党委工作指导意见,就深化广州体育学院共青团改革情况认真对照,逐一梳理,现在根据我校开展的工作进行全面总结,总结报告如下:

一、深化政治教育机制改革

广州体育学院共青团坚持正面教育为主,把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团员队伍作为首要任务,围绕“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的主题,积极开展各项教育活动,努力为党输送新鲜血液、培养青年政治骨干。

1、全面制定政治教育方案

坚持用党的科学理论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团员青年头脑,强化政治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我校按文件要求做到每年开展团员理论学习不少于4次(8学时),团支部参与率达到100%。

坚持常态化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四史教育,团支部组织化学习参与率不低于98%。

2、规范团员政治举荐

全面落实“两个一般、两个主要”规定,推动完善党、团组织联合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和发展对象的工作机制,科学制定共青团推优工作制度,使经过团组织规范程序推优入党的团员比例达到100%

深化“青马工程”,引导青年政治骨干坚定理想信念,高举团旗跟党走,注重实践导向,深入基层学习锻炼,课程设置丰富多彩,多次邀请省委党校教授以及各兄弟院校的教师进行授课,使学生对马克思主义有更深刻的理解,学员中学生团干部占比达90%以上结业率达到100%。

3、推动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

我校共青团积极推动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对学生思想动态的常态化监测,强化各类团属阵地管理,对各组织推出的推文以及视频都做到“三审”机制,成立舆论线上平台,汇集群体学生力量,形成分层评论、分层管理的模式,防范化解风险,舆情检测方面较为完善每学期定期开展团学组织宣传工作负责人的培训活动。

二、深化实践教育机制改革

1、育人载体工作常态化、制度化,促进彰显团员先进性

广州体育学院坚持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相结合、学校和社会相衔接,创新团员服务社会的常态化方式和载体,引导大学生团员在服务社会中提升社会化能力,促进其在社会生活和全体公民中彰显先进性,要求在校生(本科生、研究生)在校期间至少参加1次“三下乡”或“返家乡”等寒暑假社会实践,鼓励研究生在校期间结合专业方向参加社会实践,全校社会实践参与率较高达到100%

常态化、制度化开展志愿服务,全校学生注册I志愿进度在稳步推进,在校学生团员注册率达到100%。组织大学生团员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劳动教育和志愿服务,并明确要求团员注册志愿者、年度志愿服务时长不少于20小时成立二级学院志愿服务队,拓展了志愿服务平台,增强了队伍建设,在青年志愿者协会的管理下,有效解决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少、志愿时录入困难的问题。

2、积极制定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工作方案

以广州体育学院“德育一体化”育人机制为依托,坚持立德树人中心环节,打造突出实践特色的育人模式和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学校正积极研讨、推进《广州体育学院“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实施方案(试行)》,将第二课堂作为学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积极推进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互动互补、互相促进,响应中央“以体育人”的号召,构建具有广州体育学院特色的实践育人体系和模式。

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设计的选修项目主要涵盖思想成长、实践实习、志愿公益、创新创业、文体活动、技能特长等方面内容,主要分为“社团课程”和“实践活动”两大模块。实施学分制(积分制、学时制),“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作为团组织发挥作用的重要载体,纳入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考核评估体系,积极推动“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全覆盖。探讨将“第二课堂成绩单”作为学生综合素质测评、评奖评优、团员评议、推优入党、求职就业等方面进行有机结合,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

本学期,将“劳动教育”纳入“第二课堂成绩单”的范畴,开展“加强劳动教育、落实五育并举”校园环境治理活动。

3、加强青年就业创业指导工作

落实青年就业促进计划,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就业观念。学校团委联合就业指导中心,通过开展“展翅计划”“大学生生涯体验周”等实习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社会化能力和就业能力,向经济困难、学业困难、就业困难等学生群体提供更多机会和平台,加大项目的宣传力度,让更多需要机会的青年学生获得信息,积极动员和整合校内社会等方面资源,扎实开展“千校万岗”大学生就业服务活动,使他们更快适应大学生活和顺利完成学业积极融入社会

积极推动开展“挑战杯”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中国青年志愿服务公益创业赛”等创新创业活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与创业意识。定期开展学校创新创业作品路演大赛、创业沙龙等活动,营造良好的校园创业氛围。

三、深化组织建设机制改革

1、构建团学组织格局,加强团员教育管理

校团委将严格执行校级和院团的代表大会定期召开制度立行立改,按《团章》做好基层团组织建设;增强代表性,提高基层团支部、非团学干部的团员学生和青年教职工的代表比例;畅通代表参与渠道,推行代表常任制、提案制和大会发言制度,建立校级和院系团组织定期向团的常任代表报告工作和听取意见建议的制度。校团委拟定2021年9月—10月全面完成校团代会、二级学院团代会的召开工作。

加强团员教育管理,完善“两制”每年开展1次团员先进性评价,每年3月为评价工作月,积极推进构建阶梯化激励体系,先进性评价覆盖率、学社衔接发起率较高。强调突出团支部引领主导作用,创新规范开展“三会两制一课”、主题团日,各团支部做到每年召开1次以上组织生活会。

2、巩固健全学生会改革机制,提高师生对学生会的满意度

学生会组织建设纳入学校党建工作整体规划,按照团中央、全国学联印发的《学联学生会组织改革方案》要求,强化落实学生会深化改革各项要求,以严明的纪律、严格的作风来不断推进学生会组织建设,坚持做到党组织每年至少听取1次学生会组织工作汇报,研究决定重大事项。巩固健全改革机制,坚持精干职能、精简机构、力量下沉,按期规范召开学生代表大会。学生会改革建设情况按要求公开公示,主动接受师生监督。

聚焦学业就业等学生核心需求,形成一批做得实、叫得响的服务项目。坚持从严治会,要求学生会组织工作人员普遍知晓和遵守《学生会研究生会干部自律公约》《关于学联学生会工作人员改进作风服务同学的若干规定》,做到师生对学生会组织和工作人员的满意度稳步提升。

3、规范学生社团的管理模式

校团委履行学生社团的指导职能,加强对学生社团的引导、服务和联系。把学生社团工作纳入学校思政工作和群团工作整体格局,党组织做到每年至少听取1次学生社团工作汇报。校团委成立学生社团管理部门,努力配备专职工作人员推动社团工作规范开展已经按照共青团中央关于印发《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管理办法》的通知,按照平均每年每生不低于20元的标准设立学生社团活动专项经费,支持学生社团活动正常开展。并保证专款专用。

配强学生社团指导教师做到一个社团配备1-2个指导老师。思政类、志愿公益类社团指导教师为中共党员。做到严格执行学生社团注册登记和年审制度,规范学生社团活动审批和管理,积极开展方向正确、健康向上、格调高雅、形式多样的社团活动。

四、深化保障支持机制改革

1、全面加强共青团的组织领导

学校党委每年至少召开1次专题会议研究团的工作,由党委副书记联系共青团工作1名副校长分管共青团工作,有指导、有安排、有支持。2021年开始,学校将团的建设纳入党的建设总体格局同规划、同部署、同考核团的工作考核分值占比不低于10%

2、制定相应奖惩制度,提升师资队伍的力量

团委目前岗位职数为4人,实际在岗3人,学校未来将依照标准补充团委专职干部职数、编制。团委书记按学校中层正职干部配备和管理

学校将进一步探讨二级学院团组织书记为专职干部,按院系中层正职干部正科)配备和管理。同时在落实教师团干部在课时计算、职称评定、职级待遇、工作考核等方面给予保障政策。

学校已落实团干部年度年中述职评议制度,强化结果运用,表彰先进团组织对日常工作较为后进的二级学院团委、教师团干部、团支部进行提醒工作。

3、改革强化保障支持

团委单独设置的部门,团建经费纳入党建经费整体计划已实现在校生人均每年不低于20元的标准划拨校级团委日常工作经费,在活动场所、设备、时间等方面对团的工作予以保障团务工作经费保障到位。